齐鲁晚报·齐鲁壹点 马雪平
11月7日,德州市立医院举办“仁心精技 守护健康”新闻发布会医院。

会上,德州市立医院中医科主任刘宝温围绕“顺应天时,静养藏精”这个主题,与大家分享中医的冬季养生之道医院。

俗话说“冬不藏精,春必病温”,意思是冬天如果没有好好地储藏身体的精气,来年春天就容易生病医院。那么,如何才能顺应自然,安然过冬,为来年的健康打下坚实基础呢?
冬季养生,万变不离其宗,核心就在于“藏”医院。这包括了藏身体、藏精神、藏能量。具体来说,就是围绕“避寒、静心、补益”来展开。
一、精神调养
冬天,自然界的阳气潜藏,阴气旺盛医院。我们的心神也应随之收敛,像动物冬眠一样,保持内心的宁静与安定。
1.多静少动:避免过度的兴奋、激动或忧虑,尽量保持情绪平稳医院。
展开全文
2.多晒太阳:在阳光充足的午后,晒晒后背医院。中医认为背为阳,督脉行于背,多晒太阳有助于补充身体的阳气。
3.早睡晚起:遵循《黄帝内经》“早卧晚起,必待日光”的智慧医院。保证充足的睡眠,就是最好的“藏精”方式。
二、起居有常
寒邪是冬季最主要的致病因素,它容易损伤人体的阳气,导致感冒、关节疼痛、肠胃不适等问题,冬季要注意防寒保暖,保护阳气医院。
1.添衣适度:穿衣关键在“暖”和“防风”医院。尤其要保护好三个关键部位:头、背、脚。戴上帽子,穿件背心,睡前用热水泡脚,都是简单有效的保暖方法。
2.开窗通风:虽然天气寒冷,但室内也要保持空气流通,避免病菌滋生医院。可选择在阳光好、气温相对较高的中午开窗换气。
三、饮食进补
冬季是进补的最佳时节,但补要得法医院。五脏中肾与冬季相应,主藏精,是人体能量的根本。因此,冬季饮食养生重在补肾。
1.多温少寒:多吃温性、热性的食物,以温养全身医院。例如:羊肉、牛肉、桂圆、大枣等。
2.黑色入肾:多吃黑色食物,如黑米、黑木耳、黑芝麻等,有助于补肾填精医院。
3.补充水分:冬季干燥,取暖设备更会加重体内水分流失医院。应多喝温水,也可适量食用银耳、百合、梨等滋润的食物,以防“上火”。
四、适度运动
冬天依然需要运动,但不宜剧烈,运动到身体微微发热、尚未大汗淋漓的程度即可医院。中医认为“汗为心之液”,大汗会耗伤津液和阳气,使人体卫外功能下降,反而容易受寒。
推荐运动:太极拳、八段锦等和缓的运动是最佳选择医院。它们能促进气血流通,又不会过度消耗阳气。
总之,冬季养生,我们要做到:精神安静,起居保暖,饮食温润,运动微汗,顺应冬“藏”之道,固护好身体的根本——精气医院。